【感动银生】舍小家顾大家共赴彝乡小康路
| 招商动态 |2016-04-12
景东县第三届“感动银生十大人物”之王珊
你从大都市走来,舍弃了你的小家,顾了我们大家。两年扶贫路,一生彝乡情。别人离开的时候,你继续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你还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在精准扶贫的攻坚战里,你是一个实至名归的战士。
王珊
2014年,王珊主动报名加入云南省第八批新农村指导员队伍,于2月28日,跟随着省司法厅其他14名新农村指导员进驻景东。那时,她的女儿刚满9个月,主动选择了到景东挂职,就意味着要暂时离开嗷嗷待哺的女儿,独自一人在他乡生活。她来到景东的那天,正是女儿断奶的日子。她的行李里比其他同事多了一件物品——吸奶器,身体的想念和精神的想念说不上哪方面更汹涌。
经过县委新农办的统一安排,王珊担任锦屏镇景川路村党支部常务书记。作为这个队伍里最年轻的队员,从厅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处的岗位到景东县锦屏镇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心中的期待亦是比每个人都高。第二天一大早,她跟随着村委会的杨副主任下村去了。新的工作并不轻松,都是家长里短,邻里纷争,做起来琐碎繁重且收效微小。景川村位于景东县城的城中村,地理情况特殊,历史矛盾堆积,新的矛盾又在不断产生。一星期之后,她用脚步丈量了景川路14个村民小组,一个月之后,她跑遍了锦屏镇辖区内的15个村委会,进一步吃透镇情村情民情,并厘清了党建与扶贫“双推进”工作思路,找准了产业发展着力点。
景川路村位置特殊,涉及县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问题多,其中牵扯全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和修路补偿等的矛盾纠纷较多。王珊充分发挥自己了解人民调解、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熟悉矛盾化解方法的特长,对涉及矛盾纠纷的村民农户,带两委委员登门拜访,她总是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保障了全县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向有关部门真实反映村民的困难和合理诉求,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面对百姓生活相对富裕但发展观念陈旧的现状,2014年 4 月 14日——19 日,她带着由村干部、村民19人组成的考察组先后两次奔赴普洱市思茅区的平原村,就城中村改造、失地农民安置、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进行学习考察,达到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启发创业思路等目的。参观期间,她白天学习,晚上组织讨论,紧密结合景川路村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适合景川路村发展升级改造的思路。在普洱市美丽乡村建设暨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推进会上,她发自肺腑写下的心得《无量山的回答》,代表景东县给市新农办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珊作为省司法厅选派的新农村指导员,既要促进全县推广“曼等模式”健康发展,及时总结推广“曼等模式”取得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锦屏镇实际,对全县推广“曼等模式”工作跟踪问效,积极探索有利于有效的滚动式发展扶贫路子。作为队长,她及时记录每一位工作队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用简报、民情日记的形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推介锦屏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为传递好常务书记旗帜,推广好“曼等经验”,她不惜加班加点,摸清贫困户数、发放种猪、签订合同,把锦屏镇“曼等模式”扶贫种猪滚动发展项目的实施材料编辑成册,将“曼等模式”在锦屏镇的推广做了认真细致的记录。
有了群众基础之后,工作进展加快了。随之而来的是回家次数的减少,对女儿的思念和家人的挂念愈炽,让她在偶尔的闲暇也觉得时光难捱。为了排解她的思乡之苦,同事便时常约她到河滨长廊散步,几公里路走下来,不但消散了情绪,也增强了锻炼。走在长廊上,听着满耳的他乡的方言,心中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当看到路旁的年轻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蹒跚学步时,上次见到女儿,她正牙牙学语,又是一个月没见了,不知道女儿会不会也在学走路,奶声奶气的“妈妈”喊得清楚了吗。站在景东的长廊里,这个来自省城的年轻母亲,忍不住流下了想念的泪水。
为期一年的挂职很快就结束了,当部分同志收拾行囊准备回原单位上班时,她手头上未完的事宜还有许多,相比较原单位和她的家庭,她深深感到,景川路村更需要她,锦屏镇更需要她!于是,她再次主动报名继续锻炼一年。2015年2月,县委新农办给予王珊更重的工作任务:担任锦屏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任镇党委副书记、景川路村第一书记。王珊整个身心都扑到了工作上,不到半年时间,她带着6名工作队员走访了全镇15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走访农户179户。
两年的挂职很快就结束了,临行前,王珊加了许多同事的微信,她时常与景东同事互动,景东每一发展和变化,仍然紧紧牵动着她的心。两年,走访了多少户农家,处理了多少次纠纷,在“昆明——景东”这条路上往返了多少次,她数不清、记不全。两年挂职路,她舍小家而顾大家,把伟大的“母爱”倾洒在了彝乡。(王秀才 王潇跃 /文 李世华/图)